从2000年成立以来,《通信世界》见证通信业发展的10年,是新业务、新应用和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和发展的10年。从最初的语音和短信,到目前的视频通话、手机导航、在线游戏,新业务可谓层出不穷,而要承载这些琳琅满目的业务,传输速度的提升至关重要。10年来,传输系统经历了从2.5G、10G,到当前40G和未来100G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2.5G的DWDM系统建设开始于1997年,其时数据业务需求较单一,2.5G系统足以满足传输需求。但2000年前后,风起云涌的互联网热潮带来了一场光传输系统的革命,10G传输技术成为的核心,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国内外运营商用10GDWDM+SDH构建了从城域核心到国家干线的各级传输网络。但是随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光传输市场归于平静,过剩的光纤资源给冒进者敲响了警钟。
随着光传输市场重归理性,互联网业务和IP流量也飞速发展起来,其增速之快、来势之猛,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光传输网络正朝着面向IP互联网、融合更多业务、灵活配置资源和生存性更强的方向发展,高速率大容量的光传输系统重新大行其道,具有40G乃至100G速率的光传输系统成为光传输网络的核心。
2008年,中国电信即启动了国内首段商用40G波分工程上海到无锡段的招标。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表示,到2010年,中国电信干线G干线,并开始密切关注和积极推进100G系统的开发和成熟。100G传输不是一个单项技术,将涉及相关技术标准、以太网技术、DWDM传输技术等多一系列技术的综合实施。
10年来,多业务融合、IP化转型成为通信业的主题词。宽带IPTV、视频等IP业务的发展迅猛,对运营商的传送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IP化浪潮涌进,带动承载、传送各层次、各2领域掀起了多米诺骨牌式的变革。
世纪之初,因为SDH和WDM的出现,ATM和PDH的时代被终结,前者一度成为传送网的主要技术。但随后,SDH偏重于业务的电层处理,其容量增长和调度颗粒大小受到限制,无法满足IP业务的快速增长;WDM技术以业务的光层处理为主,但其主要采用点对点的应用方式,缺乏有效的网络维护管理手段,目前广泛应用的10GWDM系统也无法满足路由器对40G传输链路的需求。
为了应对网络IP化的趋势,OTN和PTN成为光传送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容量OTN交叉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骨干传送网的可靠性,实现大颗粒波长通道业务的快速开通和调度,优化IP网络结构。而PTN技术则适应了3G软交换等业务网络IP化的趋势,可以用来承载3G基站的回传业务,提供L2的以太网专线和VPN业务等。如中国移动于去年开始试点PTN,将其与MSTP结合承载家庭、集团和基站业务。
2000年以前,通信需求以语音为主,但也出现了少量的宽带上网业务需求,于是ATM和PDH曾成为一时之需。ATM(异步传输模式)是为支持高质量的语音、图像、高速数据等综合服务而设计。而采用PDH(准同步数字系列)的系统,对传统的点到点通信有较好的适应性。
进入2000年后,数字通信高速发展,网络中点到点的直接传输越来越少,多数传输都要经过转接,PDH不再适合业务开发及网管的需要。SDH(同步数字系列)应运而生。
不断增长的IP数据、话音、图像等多种业务传送需求使用户接入及驻地网的宽带化技术迅速普及,也促进了传输骨干网的大规模建设。由于业务的传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以承载话音为主要目的的城域网在容量以及接口能力上都无法满足业务传输与汇聚的要求。于是,2005年左右,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脱颖而出。MSTP是基于SDH,同时实现TDM、ATM、IP等业务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传送平台。10年来,MSTP经历了支持以太网透传、二层交换和当前以太网业务QoS的三代发展历程。
2008年,以3G、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IP化业务呈带宽突发性、高峰均值比等特点,构建一个能承载多种新旧业务、易于扩展、可靠、低OPEX和CAPEX的城域网,担当未来大容量信息传送与交换的基础平台,实现IP与光传送网的完美结合成为运营商新的需求,基于综合电路、分组和光域技术的分组传送网PTN得到运营商的认可。
目前,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PTN试点和建设工作。PTN综合了IP、MPLS和光传输技术的优势,通过各技术的融合达到网络扁平化的目的,通过提供点到点的L2隧道,广泛用于城域传送网和宽带接入网的二层汇聚网络及3G基站到RNC的基站回传段。
2009年以来,在骨干网层面,随着IP技术和传统的光传输技术分层共存,“IPoverDWDM”成为主要技术,运营商开始引入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OTN(光传送网)。中国电信便于今年对OTN展开了在WDM系统中引入OTN互联接口、在WDM系统中引入OTN交叉功能、采用OTN交叉设备组网的三步引入策略。